如何构建审计云平台的几点设想
发布时间:2016-09-09 | 浏览次数:次 |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被频繁提及,审计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中呈现出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价值密度低和处理速度快等特点。这使得传统审计方式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审计线索由纸质资料向电子数据转变;二是审计思路由就财务审财务向综合绩效审计转变;三是审计时效由事后审计向实时监督转变;四是审计覆盖面由部分被审计单位向审计全覆盖转变。如何构建审计云平台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更快地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变革,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构建高速审计专网,为审计云提供硬件支撑。
借助电信专网,搭建了纵横交织的审计网络。纵向实现署、省、市、县审计机关四级网络互联;横向实现审计部门与市委、市政府重要部门网络互联的。并对审计专网互联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审计专网可靠性、稳定性、保密性都有较大的提高,确保数据在传输使用的过程中不丢失,不泄密。为今后实现审计系统内部数据传输和被审计单位联网审计数据实时采集奠定基础。
二、建立“两大中心”,解决审计云数据共享和存储难题。
一是打造审计数据云中心,解决大数据存储与访问的问题。该中心存放审计部门从不同渠道、不同系统收集的各类相关数据,按行业、按单位、按年度以目录方式分门别类存放。而且,还可以在云端安装防火墙、隔离网闸、安全身份认证等设备,借助互联网,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可以向审计机关安全传递和访问数据,为大数据应用打通了传输通道;有效解决了数据共享、数据传送、数据运用和数据安全问题。二是打造审计数据备灾中心。目前,审计机关每年数据都以TB级增长,大部分数据零散分布在审计内网服务器、台式机、或者审计人员的笔记本上。数据得不到妥善保管,服务器容量也日渐捉襟见肘,适时建立审计数据备灾中心可以有效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在某地建立审计数据备灾中心可集中备份全省审计管理数据及重要业务数据,免去了数据存放安全之忧。
三、打造“六大审计系统”,实现审计成果跨平台使用。
这六大系统分别是审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A)、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以下简称AO)、联网审计系统、审计结果分析系统、网上审理系统、审计风险电子监控系统。这六大系统有些已运行多年,有些正在建设完善中。目前的情况是,自2011年后AO再未有过重大升级,与OA对接不够顺畅。审计底稿、证据从审计人员的电脑传至OA上费时费力,往往是攒够了一批资料传一批资料,进而造成网上审理和审计风险监控的滞后,监管和审理的东西变成“过去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鉴互联网思维和云平台的理念。审计人员的电脑作为客户端,从联网服务器上下载审计数据,将需要转换的数据等上传至云端,云端服务器端提供强大的运算支持和存储保证,返回转换好的数据供审计人员直接使用。就是彻底将AO“云”化,打通AO与OA的接口,以OA为平台载体,所有的系统都集成在OA中变成功能模块,依靠强大的审计专网,在任何地方登陆OA,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在OA中编制底稿取证,下载审计资料,查看风险防控提示和审理进度等。项目审理人员可对项目实时审理,风险监控系统可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向有关人员账户或手机发送项目风险提示,审计组长则可查看该项目上传的所有资料,风控提示和审理结果会直接推送至审计组长查阅,使其全面掌握项目情况,最终实现“审计项目资料实时更新、审理管理同步进行”的目标。OA管理员还可利用所有项目上传审计结果,对违纪违规问题做大数据分析,做审计报告的二次挖掘,形成某个区域或某个行业的宏观审计分析结果,再与往年或其他行业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发现宏观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